绿色环保食品原料与添加剂
为您提供一站式食品配料定制方案
绿色环保食品原料与添加剂
为您提供一站式食品配料定制方案
您现在的位置:
首页
>
>
白芦藜醇骗局

白芦藜醇骗局

  • 分类:新闻资讯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18-11-23
  • 访问量:0

[描述]保健品的识别

白芦藜醇骗局

[描述]保健品的识别

  • 分类:新闻资讯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18-11-23
  • 访问量:0
详情

逢年过节互赠佳礼,尤其是送点对身体好的,是种既有面子又有内涵的选择。

而打着保健旗号的产品极其受欢迎,不夸张地说,每个长辈过年都能收到一两盒。

保健产品的光环很多,抗衰老、抗氧化、美容养颜……这么多好处如今都指向了红酒、葡萄、蓝莓中的成分——白藜芦醇

实际上,白藜芦醇产品有益健康的概念,是一个不折不扣的「跨国营销骗局」。

中国热炒的明星概念

却被美国确认数据造假

白藜芦醇是一种抗氧化剂,葡萄、蓝莓中就含有这种成分,于 1939 年由日本科学家发现。

可能你没怎么听说过这个名词,但搜搜看就知道,越来越多的国人在买。

▼ 无人问津近 60 年

而在中国不到 5 年,热度翻了 10 倍。

图片来源:百度指数

自白藜芦醇被发现之后,在长达近 60 年的时间里,人们并没有发现它有多厉害。但一位名叫 Dipak Kumar Das 的学者于上世纪末将白藜芦醇推上「神坛」。

Dipak Kumar Das 是美国康州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主任,因研究白藜芦醇的有益特性而著名。

他声称白藜芦醇有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功效,并认为这是法国人生活习惯极差但心血管病发病率欧洲最低原因——因为法国人最爱的葡萄酒中含有白藜芦醇。

有了权威人士的推荐和研究背书,白藜芦醇逐渐进入公众视野,被冠以「软化血管、抗氧化、抗衰老」的光环。

但谁能想到,光环的背后却是造假和黑幕

发表了 117 篇关于白藜芦醇的研究文章的 Das,由于学术造假而身败名裂,于 2012 年被康州大学开除。

康州大学的调查报告称,大量研究存在蓄意的数据伪造。

而最终被康州大学调查确认的 Das 造假研究文章,至少有 145 篇。

中国热销的明星产品

在美国却被严格管制

如下图所示,目前国内流行的某品牌「白藜芦醇」产品,大多在电商平台销售,每一个产品包装上都是满满的英文,并无中文标示和批准文号。

很显然,它们是经非正规渠道进入了中国市场。

图片来源:电商网站截图

虽然白藜芦醇产品价格不便宜,却没有阻挡众多养生爱好者们的脚步,甚至还有大量年轻人将其作为「高档养生礼品」送给长辈和朋友。

以前面截图中某款明星产品为例,在其美国的官网用英文明确标出了一句话:

以上产品说明并没有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,本产品不用于诊断、治疗和预防任何疾病。(下图红框处英文翻译)

图片来源:某产品网站截图

对比一下同款白藜芦醇产品在中国的宣传,简直是「包治百病」了:

▼ 什么情况都能吃

图片来源:某产品宣传页截图

一个美国权威机构看不上的东西,在中国却被如此夸大、过度营销。

看起来几百块钱一盒似乎不贵,实际上按商家的推荐,重病患者一年要吃掉 3 万多块钱。

但这几万块钱换来的并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,而是潜在的各种风险。 

难道这是欺负我们人傻钱多?

在中国宣称保健的成分

居然在美国有伤肾案例

有些人可能会说,就算白藜芦醇那些好处是假的,但好歹它是个「抗氧化剂」,吃了或许有点别的好处吧?

的确,看了这些产品的宣传,总有人会动心。

▼ 什么好处都有

图片来源:某产品宣传页截图

这里就不得不再讲一个故事,来给大家提个醒。

2003 年有美国学者研究发现白藜芦醇能延长酵母的寿命,后来还成立了研发白藜芦醇的配方和衍生化合物的公司,并于 2007 年上市。

很快,这家生物公司被全球最大的药企之一——葛兰素史克收购。

正当一切发展得非常顺利之时,2010 年葛兰素史克公司却中止了白藜芦醇研究项目,原因是实验里出现了多个肾衰竭现象。

而国内热销的这类产品,却没有任何警示。

健康人可以吃,不健康的也能吃,更可怕的是,越重病患者还越要吃得多。

▼ 白藜芦醇产品宣传语,没有任何禁忌

图片来源:某白藜芦醇产品截图

我们查询了国家食药监总局的备案信息,截至发稿前,国内通过审批且尚在有效期内的白藜芦醇保健食品,仅仅只有一款「坤美靓牌白藜芦醇胶囊」。

而它的主要功能却是——补钙。

也就是说,目前国内并没有任何一款合法的、具有「抗衰老、美容」等功效的白藜芦醇相关产品。

说白了,这种看似高级的「进口」保健品,正在利用非法宣传蒙蔽大众,谋取暴利。

这样的产品在各大平台上销售火爆,即便我们没被骗,我们的朋友、长辈也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了、吃了。

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神奇产品?有没有见过同样套路的骗局?

请大家务必擦亮眼睛,提醒身边的人。除了自己不上当,也一定别让家人被坑害。

 

 

 

不只排毒,食疗、神药、最新的治病妙法、祖传的养生秘方……混乱的保健讯息,在有人看来根本不值一信,但可怕的是,我们最亲的长辈们,却常常被这些信息搞得稀里糊涂,开始「乱养生」。

我们看在眼里,无可奈何,却又束手无策。

丁香医生访问过一些上了年纪的朋友,多数中老年人之所以更容易被保健养生的信息吸引,目的很朴素很单纯:

无非就是想有个好身体,能不因为健康问题给孩子、家人们造成负担

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:2017年,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实际增长5.4%,相比之下,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了则增长了11.0%。


患病会给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。一次大病,足以耗尽普通家庭的全部积蓄。

 

除了钱,时间、精力也是对家庭沉重的考验。平时打个电话,都怕打扰到你工作的父母,又怎么舍得你公司医院两头跑地费力照顾?

 

注意身体健康,这本是件好事,但假专家、营销号和黑心商贩,却把保健养生资讯搞得乌烟瘴气、真假难辨。

关键词: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上一个:
下一个:
上一个:
下一个:

更多资讯

食品化工基本知识

食品化工基本知识

1、碳水化合物的功能:①供能及节约蛋白质②构成体质③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与解毒④有益肠道功能⑤食品加工中重要原、辅材料⑥抗生酮作用 一、单糖、双糖及糖醇   2、单糖:凡不能被水解为更小分子的糖( 核糖、葡萄糖)①葡萄糖:来源:淀粉、蔗糖、乳糖等的水解;作用:作为燃料及制备一些重要化合物; 脑细胞的唯一能量来源②果糖:来源:淀粉和蔗糖分解、蜂蜜及水果;特点:代谢不受胰岛素控制;通常是糖类中最甜的物质
2020-02-05
食品添加剂,为什么是合理的存在?

食品添加剂,为什么是合理的存在?

随着食品安全被越来越多人重视,我们常看到如“老酸奶是用鞋底做的”一类骇人听闻的新闻标题。这类新闻的实质是:食品工业使得许多化合物被用作食品添加剂。但食帖君认为,不能因涉及相同的化合物,就让原本安全的食品背黑锅啊。
2018-06-11
糕点类、米面

糕点类、米面 使用食品添加剂注意事项

通常在和面时加入。面点加工时,膨松剂分解产生气体,使面胚松发,在内部形成均匀密集的多孔形状,从而使食品酥脆膨松。膨松剂分碱性膨松剂和复合膨松剂。
2018-06-11
白芦藜醇骗局

白芦藜醇骗局

保健品的识别
2018-11-23
上一页
1
2
3

在线咨询

留言应用名称:
客户留言
描述:
验证码

咨询电话:

联系邮箱:

公司地址:

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裕丰围西一街自编15号

版权所有 ©2022 朔海食品科技发展(广州)有限公司      粤ICP备2021168465号      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广州      SEO标签